中国空气污染与健康危害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7-12-13   浏览次数:4205

       尽管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有所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数仍超过千万。随着人口增长,住房、饮水、食物、能源、交通和各种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环境卫生问题也会随之上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978-2016年38年中城市数增加了3.4倍。但我国的城镇化存在贪大求快,对环境容量缺乏全局性、前瞻性评估,快速城镇化使得大量农田转为城市用地,造成大规模的“拆建”,这些都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等环境问题加重。1991年至2014年23年间,全国废气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与1991年相比增加了7.4倍。1970-2015年45年间,我国总能耗一直呈增长趋势。2015与1970年相比,总能耗增加了近15倍。中国能源消费目前已占世界总量的14%左右。
       1990-2016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与1990年相比,汽车保有量增加35倍,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汽车尾气污染在世界上最为严重,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年前就已出现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的混合型污染。
       2017年2月,英国《卫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库,按pm2.5年平均浓度对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进行排序,其中中国有4个城市,河北的邢台和保定位列第9、10位,河北的石家庄和邯郸分列第13、19位。2017年2月,英国《卫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库,对亚洲18个主要城市按pm2.5年平均浓度由高到底排序。其中,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分列第4、9、11和13位。根据who在2016年公布的数据,2008年到2013年,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中东、南亚和东亚。这些地方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往往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值的5到10倍。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仍是严重的环境卫生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已经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338个城市中,仅有21%的城市达标。2016年8月(夏季,非采暖期,轻污染)和11月(冬季,采暖期,重污染)74个城市空气质量按综合指数由优到劣排序,盐城市在8月和11月分别位于第3位和第25位。总体上看,pm2.5浓度都有逐年下降趋势,盐城pm2.5月均浓度略低于长三角和74城市的平均水平。
我国1961-2005年霾日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霾日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的特征,东部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地区,并且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冬季霾多,夏季霾少的特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出现霾天气的现象日益加剧。美国航天局发布的全球pm2.5浓度地图显示,我国pm2.5浓度在全球最高,尤其华北地区浓度最高。2013年霾的分布图也显示华北地区的霾最为严重。霾的分布与pm2.5分布相吻合,霾的成因分析也看出,pm2.5是霾发生时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英国伦敦位于盆地并且多雾,居民采暖和工业能源主要以煤为燃料,产生大量煤尘和二氧化硫,冬季常出现气温逆增,使污染物不易扩散。1952年12月5-8日发生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当时伦敦上空连续数天烟雾弥漫,煤烟粉尘经久不散,约4000人死亡。当时颗粒物浓度在2.64~4.46mg/m3,so2浓度在2.15~3.83mg/m3。我国2013年雾霾天气时pm2.5最大日均值达到766μg/m3。根据北京2004年pm2.5浓度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比值推算,2013年雾霾时总悬浮颗粒物最大日均浓度达3.65 mg/m3,接近伦敦烟雾事件时的颗粒物最大浓度。
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化学烟雾事件最早发生在美国洛杉矶,洛杉矶先后于1943年、1946年、1954年和1955年都曾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特别是在1955年,发生持续一周多的光化学烟雾,大批居民出现哮喘、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心功能衰竭,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死亡率升高,每天死亡70-317人。当时洛杉矶有汽车3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达1600万升,由于汽车汽化器的汽化效率低,每天仅挥发性有机物就有1000多吨排入大气。
许多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与人群的许多慢性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中国cdc环境所在太原市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成人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标化患病率均为:重污染区>中污染区>轻污染区,且差异有显著性。陈秉衡教授等对中国沈阳、北京、上海等8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每升高100ug/m3,城市居民肺气肿、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分别增加59%、30%和30%,城市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病率分别增加40.6%和36.1%。7个城市pm2.5浓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显示,pm2.5浓度>100μg/m3时,随着pm2.5浓度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美国数个队列研究证实,长期接触高浓度细颗粒物可使人群心肺疾病死亡率显著增加。美国6城市研究发现,pm2.5每升高10μg/m3,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升高1.3%。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2012年发表文章报道:在中国,约20%的肺癌死亡与pm2.5污染相关。《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室外空气中pm2.5每年导致320万人过早死亡。
雾霾天气的室内防护:
1)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2)尽可能减少室内污染,避免室内吸烟;3)减少高温煎、炒、炸等烹调方式;4)可选用有效空气净化器;
5) 室内pm2.5浓度尽可能控制在小于75微克/m3;家有孕妇、儿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pm2.5尽可能降到35微克/m3以下;6)坚持适时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器一般不具备净化co2的作用,室内长时间不通风换气,可造成憋气,严重时可造成缺氧。
雾霾天气的健康防护建议:
1)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外出,则尽量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并佩戴国家认可部门测试合格的口罩,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裸露肌肤,养成每天主动咳嗽,清除气管内有害物质的习惯;
2)pm2.5敏感人群应多向医疗卫生人员咨询,注意自我保护,尽量减少室外pm2.5的暴露,如尽可能缩短在十字路口和公共汽车站的逗留时间;
3)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大药物用量,加强健康监护,以预防雾霾期间可能加重的心肺症状;
4)政府相关部门可建立“雾霾与健康预警系统”,指导公众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降低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威胁。